2025年的夏天,有色板块的动荡像涌浪一样卷了进来,市场的热度与冷静在瞬间交锋,投资者的眼神里燃着困惑与贪婪,似乎每个人都在等待一个爆点。
金属价格的起落总让人心悬,黄金、白银、铜轮番上阵,带来一阵阵躁动,交易大厅里的气氛像被点燃的火药,嗅觉敏锐的资金早已闻风而动。
大家还记得吗?今年5月,铜价的突破给很多人吃了一惊,消息面与基本面交织,市场分歧愈发明显,很多人都在猜,下一步会是谁接棒。
就在这股行情之中,牛散徐开东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,他的操作风格一如既往,专挑小盘、低价、冷门的标的,市场里为数不多的“逆行者”之一。
6月初,坊间开始流传徐开东重仓冷门有色股的消息,社交平台上议论纷纷,有人说他嗅觉灵敏,也有人质疑这是资本运作的又一次试探。
展开剩余83%与徐开东一同出现的,还有巴克莱银行,外资的进入总是让人多了几分遐想,毕竟他们喜欢的东西往往不简单,全球视角下的布局比散户深得多。
6月15日,罗平锌电的龙虎榜上,出现了徐开东和巴克莱的名字,市场一下子炸开了锅,冷门小盘股突然成了香饽饽,大家都在猜背后到底有什么门道。
罗平锌电,名字不起眼,价格也不高,7.89元的现价在A股里并不起眼,流通市值25.52亿,说不上大,也不算太小,但关键在于它的独特性。
这家公司是国内锌冶炼行业为数不多的矿、电、冶炼三联产企业,年产锌锭6万吨、锗3吨、硫酸7500吨,还能顺带搞点铜精矿、铅精矿,这种链条式的生产能力在行业里有点稀罕。
市场总喜欢挖掘这些“唯一性”,但实际上,这种资源整合能力的背后,是管理、资金、技术的多维挑战,稍有波动就会影响整个公司运转。
到了6月底,罗平锌电的持仓结构发生了变化,徐开东以282万股的持仓稳居第五大流通股东位置,巴克莱则新进215万股,排第七,外资和牛散的联合布局,总让人浮想联翩。
从去年12月到现在,罗平锌电的周线一直横着走,十个月不见大的波动,很多人觉得无聊,但懂行的人看得出来,这其实是资金在耐心蓄力。
资金的耐心,往往是大机会的前奏,没人会无缘无故地在冷门小票里耗十个月,尤其是像徐开东、巴克莱这样不差钱的主儿,他们的坚守一定有理由。
再把目光移开一点,2025年7月,金岭矿业的行情也开始有人关注,这家公司现价8.89元,流通市值52.93亿,主营铁矿石采选,但也有铜精粉产品。
金岭矿业不光有铁矿石,还被评为国内富矿之一,磁性铁精粉曾获国家“金质奖章”,这些荣誉对资本来说是加分项,对公司来说是底气。
徐开东在二季度重仓328万股,成为第四大流通股东,这种持仓量在小盘股里算得上“压舱石”,市场开始议论,这背后是不是又在酝酿什么新故事。
金岭矿业刚结束一轮周线横盘,出现了突破,最近又回调,成交量明显缩了不少,量价配合给了短线资金出场的机会,也给了长线资金进场的窗口。
很多人关心,这波行情到底是投机还是价值,或者说,是不是又在重复过去那一套“炒概念、讲故事、拉高出货”的老路,但细看事情没那么简单。
今年的有色行情,其实受多重因素影响,国际铜价的波动、美元指数的变化、国内政策的调整,每一个变量都能搅动一池春水,市场从不缺故事,只缺真相。
徐开东和巴克莱的联手,本质上是一种协同博弈,他们一个擅长嗅觉、一个精于布局,二者在冷门小盘股里的共振,背后隐含的是对基本面和资金面的双重认可。
罗平锌电的独特性在于产业链的完整,但更深层的动力,是铜、锌等有色金属在全球新经济周期中的战略地位,新能源、储能、制造业的复苏都离不开这些基础原料。
金岭矿业则代表了资源型企业的升级转型,铁矿石主业之外,铜概念的加持,给公司带来新的想象空间,尤其是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,资源安全显得尤为重要。
市场的分歧点恰恰在于,对这些冷门标的的认知还不够统一,多数人看重短线波动,少数资金却愿意长期潜伏,等待基本面的兑现。
外资和牛散的动作,总被市场放大,成为舆论的焦点,但归根结底,投资还是要回到产业逻辑和公司基本面,短线资金的躁动无法改变行业的长期趋势。
从2025年6月至今,罗平锌电和金岭矿业的走势其实很有代表性,前期横盘,后期突破,量价关系清晰,背后是资金的博弈和市场情绪的交替。
市场总在变化,消息面的刺激、资金的进出,都只是表象,真正影响公司价值的,还是那一串串看似枯燥的财务数据和产业变化。
有人说,这是一次资本的赌博,也有人觉得是价值的回归,但不管怎么看,2025年这个夏天,有色板块的这场较量,注定不会平凡。
是否会有下一个爆点,是否会有新的主力资金进场,没人能给出确定答案,市场的游戏还在继续,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确定性。
风暴之中,总有人逆流而上,总有人选择观望,故事还在继续,前路未卜,真正的赢家也许还没亮相。
发布于:江西省